他曾因頻爆金句成為“網(wǎng)紅”校長,也常在校園中得到學生的愛戴。他批評現(xiàn)在的大學生該斷奶了。他輾轉(zhuǎn)各大高校推行教育改革,做他人不敢做,講他人不敢講,“一切為了學生,為了學生的一切”他就是現(xiàn)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。
他是金句頻出的網(wǎng)紅校長,也是學生口中的“強哥”。1月17日知名教育家鄭強做客《舍得智慧人物》,講述他的舍得智慧。
鄭強回應爭議:一切為了學生
到2021年末,鄭強已經(jīng)到太原理工大學任職一年半了。與他之前在貴州大學的任職經(jīng)歷類似,這位已經(jīng)六十多歲的教育家依舊積極推進著各樣有爭議的改革。
作為學校領導,他帶頭取消了午休,這讓其他老師也不得不在中午進行工作。
但鄭強表示,東部名校的教授每天工作可以達到十個小時以上,如果自己學校的老師不抓緊時間勤奮工作,他們與名校教授的距離會越拉越大。
在鄭強的支持下,音樂廳,觀光河道等建筑在校園內(nèi)建設起來,有人對此并不贊同。
鄭強據(jù)理力爭,“大學到底是為誰開的?是為學生開的,不是為了你們老師家里面裝修的房子漂不漂亮,而是我必須給孩子打造他們4年成長的美好環(huán)境。”
在太原理工期間,鄭強還主持了學校黨政工作主體的搬遷,這一舉措也令他受到質(zhì)疑。
有老師找了各種理由反對搬到新校區(qū),包括“到省里開會不方便”,“接孩子上學不方便”等等,然而鄭強表示這些都不是理由,“大學是為了你們到官那去匯報工作而開的嗎?是為學生開的。”
同樣,“大學不是為了你的孩子讀小學開的。你為啥有這碗飯?……是因為這些大學生,你當了他們的老師你才具有的……你不能把你的家庭生活,照顧你的親人作為第一選擇。”
鄭強坦言自己在學校內(nèi)會得罪一些人,但他沒有為此后悔過。
作為浙江大學的畢業(yè)生,鄭強一直記得自己的校長竺可楨先生的名言——只求真理,不懼利害。
想要做一個好校長,就必須要有所舍棄,不怕得罪人,否則只能做一個碌碌無為的大學官僚。在利害與真理的選擇之間,鄭強希望盡自己的良知靠近真理,他頂住了外界的壓力,站在學生一側(cè),他得到的是學生真心的喜歡和擁戴。鄭強在食堂吃早飯時會有學生想要跟他合影,他回到貴州大學時,也有學生和老師對他念念不忘。
鄭強談中國教育
早在2015年的兩會期間,鄭強就曾呼吁讓中西部的大學得到中國建設發(fā)展的巨大紅利。
至今,鄭強談到中西部地區(qū)落后的高等教育問題依舊很心痛,他認為教育資源的地區(qū)不平等發(fā)展加劇了學生在高考時的競爭壓力。
“相當部分的民眾非要認為我的孩子高考的時候的命運是決定的時候……他的兒女,他要考的分數(shù)比別人好,他覺得讀了太原理工他都丟人一等……他只有考最好的大學,他們家才是最成功,所以大家都在起跑線上去爭的時候,我們的教育就開始出問題了。”
在太原理工大學與同學交流時,鄭強鼓勵他們應該自信。
“跟北大清華站在一起,覺得自己的內(nèi)心,沒有誰瞧不起誰……我們更不應該貶低我們的出身,我們的經(jīng)歷。”
英雄不論出處,唯有舍棄對大學出身的偏見,學生們才能最大程度地開發(fā)自己的潛能。舍得之間,舍的是枷鎖,得的是機會,這才是教育公平的精髓所在。
鄭強同樣注意到家庭教育中的問題。
他發(fā)現(xiàn)很多學生到大學后還沒有“斷奶”,他們的父母依然為孩子提供著無微不至的照顧。
鄭強認為父母應該學會放手,但“放手并不等于放縱,也不是放任,而是我們懂得尊重人的成長”。
鄭強同樣用這種理念教育自己的兒子,“只要他有幸福的人(生觀),人品(優(yōu)秀),吃苦耐勞,知道艱辛,知道善意,知道責任,是我對兒子最大的教育。”
鄭強的教育理念蘊含著經(jīng)典的舍得智慧,他希望中國家長舍棄對孩子“望子成龍”的過高期待和“事事包辦”喂奶式照顧,讓孩子自由地發(fā)展,最終孩子能夠成為自信且獨立的新一代青年。
鄭強談職業(yè)最優(yōu)解:
做一個終身的教育者
鄭強還會在太原理工大學工作三年,即使三年后他已經(jīng)65歲了,鄭強也不打算就此退休,他的理想是做一個終身的教育者。
鄭強始終認為,做一個大學的校長一定要努力地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,大學教育家的分量遠遠高于一個專業(yè)的科學家。
為此,他在偏向理工方向的太原理工大學也積極推進著文化、體育和藝術教育,幫助學生成為全面發(fā)展的個體。
在訪談中,鄭強經(jīng)常稱呼自己的學生為“孩子”。軍樂團的同學向他反映小號的裝備還沒有到齊。鄭強表示,就算不要學校的錢,他也會幫學生買樂器。
“給你們就是像給我的孩子一樣。你說,今天要我兒子碰到我說,“爸我今天要買個東西,我在學校里需要用,你說哪個當爸的說沒錢。”
鄭強喜歡和“孩子們”打交道。他對自己的職業(yè)有一種自豪感,“所有世界上的教師的工資都不是最高,但我們不是創(chuàng)造直接產(chǎn)品的人,我們是創(chuàng)造人的精神的人“。
鄭強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正確的舍得觀,舍棄的是對薪資和福利的過度關注,比如,“中秋發(fā)不發(fā)一袋米,發(fā)不發(fā)一籃水果”,得的是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,“真正中國先進大學老師的福利都是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的教學成果獎、科學發(fā)明獎。” 舍得之間,方不愧為為人師表。
回顧自己多年來的經(jīng)歷,鄭強并不后悔自己沒有走上仕途,他認為自己的性格并不適合做官,“讓我丟掉自己去當一個官……也許我就沒有今天的幸福了。”
鄭強最幸福的時刻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看到學生對他的擁戴,對他的喜愛。
在舍與得之間,鄭強舍棄的是如過眼云煙般的功名利祿,他堅定秉持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,不僅為自己找到了職業(yè)生涯的最優(yōu)解,更是得到了來自學生們最珍貴的尊重與愛戴。
想了解更多鄭強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,敬請關注由鳳凰網(wǎng)和舍得酒業(yè)聯(lián)合制作的《舍得智慧人物》。第五季節(jié)目強勢來襲,在鳳凰網(wǎng)和鳳凰新聞客戶端獨家播出,每周三早10點準時上線。舍得酒業(yè)始終選擇以用時光沉淀老酒品質(zhì),邀您一起品老酒,學智慧,以舍得為尺,為時代求解。
—轉(zhuǎn)自鳳凰新聞